11月7日,心理老师在心理研究中心进行了初一年级心理委员培训会。
本次活动的主讲人是成都外国语学校心理老师沈贵兰,参与活动的是初一年级各班的心理委员们。培训会开始前,沈老师带领各位同学在心理教室里选择代表自己的“吉祥物”,通过别开生面的开始,调动各位同学的积极性。在一个小时的培训当中,沈老师围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委员”为主题,通过心理委员的重要性、职责、工作原则、基本专业培训几个方面。
在培训过程中,沈老师告诉大家,心理委员是“传声筒”,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的“苗头”,及时解除心理困扰,及时上报相关老师;同时,心理委员也是“班级暖心人”,帮助有心理困惑的同学进行预约;要及时给予关心、尊重、支持、保护。同时,心理委员的工作原则也是一定要注意的。1.不传播同学的隐私、不私自、擅自向他人透露同学的心理问题。2.心理委员的首要工作是及时报告,做好对相关同学的保护工作。3.尊重事实,严禁夸大事实,子虚乌有。
沈老师用亲切友善的语言与同学们进行教学与互动。培训会上同学们认真聆听、反应积极。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第二断乳期,家长想要帮助孩子,成功而愉快地度过这一时期,以下的建议可以参考。
沈老师给家长的寄语,如何和孩子更好地相处沟通。
制止牢骚的最好方法就是认真地倾听并表示同情和理解,让孩子觉得你站在他这边。当孩子抱怨学校作业让人厌烦的时候,妈妈能够承认孩子的辛苦和无奈,就会让孩子感觉被理解。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他们听不进任何道理。承认他们的感情,让他们冷静下来,这样他们才有思考的可能。
但家庭中常会存在这样的伪“沟通”:1、已经定下结论的沟通;2、父母永远是对的沟通;3、对孩子传达信息理解有误的沟通;4、盛怒之下的沟通;5、父母自说自话的沟通;6、没有技巧的沟通;7、不能换位思考的沟通;8、想要全胜的沟通;9、无视孩子内心需求的沟通;10、本质是为了“说服”的沟通。
二 、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提高陪伴的质量
当父母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忧的时候,很容易让这个担忧成为与孩子交流的所有内容。“你考试考得怎么样啊?”“你写完作业了吗?”“你什么时候做海报?”这种出于好意但局限询问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只关注学习。可以花一些时间和孩子做些有趣的活动,放松一下,并享受彼此的陪伴,每天15分钟,不玩手机不分心的高质量陪伴对于孩子尤其重要。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尝试
帮助孩子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爱好、潜力和长处,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中发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职业启蒙和职业规划意识应融入整个人生历程,尤其提倡从中学开始。
四、帮助孩子建立时间管理能力
中学生时期还没有形成那种“寸时寸金”的概念,这就需要父母能够仔细地观察孩子的一些习惯。
建议一:制定严格的时间比例表
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可以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时间和休息时间的比例,一旦制定下来就严格执行。这样做即可以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紧迫感,最终还可以帮助其提高成绩。可谓是一举两得。
建议二:做到奖惩分明
当孩子按规定去做事并取得初步成效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种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反之则必须接受应有的惩罚。
建议三:让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培养其自主管理意识
把孩子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一个时间上面的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果学习一共要用的时间是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让他做喜欢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