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整个集体的研讨和分享。为了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努力打造真实课堂、高效课堂,研究开展“关键词”教学法,10月11日上午,我校初一语文组举行了一次高标准、高质量、高人气的语文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组内的王琴老师、杜鹃老师分别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作文课:“告白生活”——描写三部曲》的两堂别开生面的公开课,二是全体老师及到会领导参与的听课、评课环节。莅临本次活动的有:来自河南郑州的几位校长,初一语文组全体教师、其他教研组部分教师。
王琴老师的常规课《秋天的怀念》以细节描写为教学目标,通过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循序展开:一、“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二、“面对我的暴怒,母亲的表现是什么?”;三、“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特别动情?”。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重点通过文本的真阅读,深阅读,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进行了分析,不但有知识的讲解更有方法的归纳,比如在抓人物细节的关键词的时候,不但教授需要抓关键词,更教会学生哪些是关键词,比如动词、副词、叠词等。同时,教学中也多处拓展作者的其他篇目及丰富的音频资料进行情感烘托。使得学生在学到方法后亦收获了感动。
会上,本组的王芳老师、汪林旭老师、熊轩英老师对本堂公开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深入的探讨。正如王芳老师所说,这节课共分为三个步骤,两个亮点。环节一:创设情境,感知母亲情感,用作者《合欢树》里的句子,抓住一个“苦”字引导;环节二:深入文本,理解情感,引导人物形象,在此期间,王琴老师做得比较好的是给出了很多抓关键词的可操作的指导方法;环节三:品读母亲情感。本堂课的两个两点是,一、抓文本,体现语文味,在某些字词的品味上,进行比较展示;突出主体,学生表达清晰,训练有素,用词准确;二、多层次,有计划、设计的活动。同时,老师们也对本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在生成时,母亲对儿子的爱应该更注意把握里面的层次。
杜娟老师的作文课《“告白生活”——描写三部曲》以学生的真实作文为蓝本,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对比,针对性地指出了学生作文中“跑马”般的叙事,选材陈旧,结构不清晰等问题,整个课堂在高效、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对于身边同学真实作文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同学们都很有共鸣,如杜老师所言,写作应该是真实的,真实来源于细节的刻画,写作更要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语文就是要带着学生去文字里出生入死,语文是实际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是桃花源的漫步。我们要教孩子如何阅读那就先要培养对文章的敬畏感。
组内的李黎黎老师、朱凌老师、何伶俐老师对杜老师的课进行了深刻的点评。他们认为,杜老师的课氛围轻松,素材真实,在取材学生是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同时更容易发现问题,指出了模式化作文的危害;名家指导,课内联系课外,知识联系实践。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同时易于学生接受。其他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对学生第一次修改和第二次修改进行对比会更好。
会议期间,来自河南郑州的访问校长观摩了初一语文组的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和中秋亲子活动设计等特色语文活动。他们对成外的语文教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参与的这次成外语文组的真实原生态课堂和教研活动也予以了充分肯定,他们认为成外的教学和教研真实扎实踏实,原因在于有着一批认真做教育的老师,他们期待着成外更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