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到今天已逾百日,这100多天,全国1.56亿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的教育生态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双减”的核心就是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纠正 “短视化、功利化”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政策下,需要学生要正确认识,做好学业规划;要调整学习方法,专注课堂;要树立远大理想,勇敢逐梦未来;要珍惜每一天,提升综合竞争力。只有全方位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下,才能在“双减”下仍然“笑傲江湖”。
上周,我校初中部进行了“双减”后的第一场半期考试。那些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树立远大目标的同学,适应新政,稳步进步;但没有及时适应新政的同学,成绩也许就有较大波动。
为了解决目前考试暴露的问题以及有效应对这种波动下的考试焦虑。11月15日上午,我校初中部召开班主任教研会,由心理教导员周静老师为班主任及副班主任做了专题讲座《考试焦虑》,我校副校长、初中部执行校长张会能,副校长谢剑英,艺术体卫服务中心主任杨红玲,德育劳动服务中心副主任段杰,课程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雷晓霞参加了本次专题讲座。
表现:
焦虑情绪人人都有却又因人而异,考试焦虑是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定的生理反应,它是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人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常见表现如怀疑自己的能力,忧虑,紧张等,并伴随一系列生理变化如面色变白,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持续时间过长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原因:
引起考试焦虑的原因多种多样,知识储备不足,自我期望过高,父母过多关注,恐惧竞争心理等都容易出现焦虑情绪。但考前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对复习和考试也是有所帮助的。适度的心理紧张,可以使人对考试有种激励左右,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调节办法:
家长可以这样做
①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鼓励他倾诉或者写日记;
②关注孩子的睡眠状况,保证充足睡眠;
③适当放松减压,陪孩子听听音乐,到户外呼吸新下空气,进行简单运动。
老师可以这样做
①帮助学生制定一些学习计划,把任务目标设定量化、明确具体时间;
②帮助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
③当学生的情绪状态超出可控范围时,应密切关注,主动与家长建立联系,必要时请心理老师或专业人士介入。
适度焦虑使学习更有动力,过度焦虑却会造成心理负担。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在平时勤学勤练,在应考时心态放平,这就好比海上行船——大风大浪在所难免,唯有把功夫下在平时,把“船”铸造修补好,面对挑战时才能沉着冷静,度过“难关”。
德育劳动服务中心副主任段杰就“双减”之下,如何正确引导家长,做好家校合力,做了分享。他认为,通过家长会要组织家长再次学习“双减”政策,要教会家长科学应对“双减”政策,有效陪伴孩子成长。他强调,我们的家长会重点要“四讲”,一讲双减,二讲现状,三谈举措,四谈建议。
德育劳动服务中心要求全体班主任针对半期考试成绩,要做一次半期考试成绩分析总结会。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双减”,调整学习方法,通过考试发现问题,找准方法,突破问题。
教研会最后,副校长、初中部执行校长张会能总结发言,他讲到“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希望我们所有班主任要深刻理解“双减”,多从个别谈话、班级整体引导下功夫,多从班科联动、班风班貌下功夫,多从学习方法、上课状态下功夫,让我们携手在“双减”政策下寻新法,走新路,努力构建新时期的班级管理新模式。
正确认识“双减”,科学应对考试焦虑,家校携手,保护学生身心健康,让温暖作“舟”,在“学海”畅游!
撰稿:马婧雯
摄影:康勇
审稿:段杰
上一条:Of China, Of the World——成都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第九届外语文化节隆重开幕